張家界武陵源區(qū)重投入促發(fā)展建和諧農村
信息來源:張家界旅游指南網 瀏覽次數: 發(fā)布時間:2011-11-3 9:38:55
湖南張家界市武陵源區(qū)政協、區(qū)財政局作為雙星村的建設扶貧后盾單位,今年來共投入資金40.3萬元,使該村面貌發(fā)生了巨大變化。
構藍圖——繪制“整村推進”規(guī)劃
2011年,雙星村被武陵源區(qū)確定為建設扶貧村。在陽春三月一個山花爛漫的日子,區(qū)政協、區(qū)財政局建設扶貧工作組進駐雙星了,為貧窮落后的小村帶來了一場歷史性的發(fā)展機遇。
雙星村位于索溪峪鎮(zhèn)東北部,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山大人稀,村里居住著135戶485人,大多數人靠傳統(tǒng)的農業(yè)生產和種養(yǎng)業(yè)維持生計,各項基礎設施相當薄弱,全村除一條主道硬化外,各組均為簡易的機車便道,而且破爛不堪。因缺乏水源,村民要到幾公里以外的地方運水,部分村民靠買水喝,惡劣的條件給當地人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影響。面對影響和制約全村科學發(fā)展的諸多因素,工作組的同志一進村就與鎮(zhèn)、村干部一道深入實地開展調研、走訪群眾,圍繞“出行難、飲水難、發(fā)展難”等問題,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先后3次召開由村干部、黨員、群眾代表參加的座談會,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礎上,經過反復修改后制定了適合該村發(fā)展的《雙星村二年建設扶貧規(guī)劃》,把加強組織建設、完善基礎設施、調整產業(yè)結構、改善民生問題、樹立文明鄉(xiāng)風等作為建設扶貧的工作內容,計劃通過二年扶建,實現雙星整村推進,達到“村辦有實體、組通水泥路、戶飲安全水、人人講文明”的良好局面。
強組織——鍛造“先鋒模范”團體
扶貧先扶智。擁有一個好班子、一支高素質隊伍是帶動全村發(fā)展的關鍵因素,抓班子、強隊伍、建陣地成了工作組的進村后的頭件大事。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光靠資金的注入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建立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才是最根本的保證。工作組進村時,正值村支兩委換屆選舉,他們對該項工作既積極參與而從不干預、既熱心幫助卻從不代替,主動做好群眾法律法規(guī)宣傳、正面引導工作,按照群眾的意愿順利產生了村支兩委班子。為了增強村班子帶民致富的本領,他們實施了“洗腦增智”工程,每月定期與班子進行個別談心,通過“以會代學”、“以會代訓”的形式,每半月集中開展1次理論學習,從思想上解決村班子脫貧問題。
只有20多名黨員的雙星黨支部,一直以來這支隊伍的整體力量是比較強大的、作用發(fā)揮也比較出色,但創(chuàng)新意識還有欠缺、整體素質有待提高。為充分發(fā)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工作組結合創(chuàng)先爭優(yōu)領導點評、群眾評議、民主生活會等活動讓黨員干部進行互評、查找差距,進一步增強責任心和服務意識、發(fā)展觀念;充分利用黨員學習日機會,開展了學習楊善洲同志先進事跡及區(qū)黨代會精神、組織黨員群眾收看“七·一”現場直播等系列活動,激發(fā)黨員干部工作熱情與活力,刷新了其精神面貌。
該村的村部和組織活動場所是一棟與村小學混合在一起的簡陋平房,由于資金缺乏,辦公、教學設施破舊。工作組進村后,把整修村部和組織活動場所列為建設扶貧規(guī)劃實施的首要任務。3月份,村部整修工作開始,從組織資金到施工完成僅花一個多月時間,投入資金14萬元,新建了1所農民學校、1個檔案室、6個宣傳欄,樹立了1根國旗桿,添置了140套桌椅,辦公、組織活動及教學條件得到了徹底改善。
抓基礎——筑牢“幸福家園”根基
安全飲水一直以來是困擾村民生產生活的“老大難”問題,全村百姓期盼喝上一口干凈自來水的愿意渴望已久。曾在2010年該村就修建了一口容量近500立方米的蓄水池,但由于受冰凍影響,輸電線路遭到破壞,主水管道多處爆裂,因此該項工程未能發(fā)揮出作用,百姓依然沒有喝到衛(wèi)生的自來水。工作組了解這一情況后,與村干部們一起翻山越嶺找水源,并實地查看、設計更合理的管道鋪設線路。方案實施后,工作組一方面想方設法籌集資金,一方面配合村支兩委組織黨員群眾挖溝鋪管埋線。70多歲的老黨員毛至巖自始至終堅持在施工一線,在七月烈日的暴曬下,他共投入了20多個義工卻從沒叫一聲累;20多天后,當一條5公里長的主水管鋪完后,看到干凈的自來水在家門外“嘩嘩”流出時,老人開心地笑了。
1組是雙星村最偏遠的組,離村部有2.5公里,一條坑坑洼洼的便道,一般車輛很難通行,百姓購買農資或出售農產品全靠肩挑背馱。8月中旬,當這條水泥路修通后,全組百姓都樂翻了天,村民廖國清高興地說:“現在方便了,我家種的幾畝蔬菜、紅蓍、花生可以用車拉到市場上去賣了,再也不用背了。”從6月份來,工作組積極籌資,村民積極投工,將全村七個組4條5.7公里長的簡易通組公路進行了全面整修,村民“行路難”問題徹底解決了。
“這戶庭院真是太美了,和花園沒什么兩樣!8月20日,當省環(huán)保廳、省財政廳檢查組一行在索溪峪鎮(zhèn)督查農村環(huán)境連片綜合整治項目開展情況時,看到雙星村民毛善敢庭院前的“人工濕地”上用花草種成“家和萬事興”幾個大字,他們無不感到驚訝,紛紛拿出相機或手機拍下這難得一見的美景。在環(huán)境整治項目上,該村除了政府配套的70多萬元外,全村有110戶人家都自行拿出了3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資金投入到該項目建設中。如今,村里有了垃圾車,組里建了垃圾池,家家戶戶綠化了庭院、種了花草、修了沼氣池、污水處理系統(tǒng)、擺放了垃圾桶。目前,該村已成武陵源農村環(huán)境整治的樣板。
調結構——做活“產業(yè)富民”文章
俗話說:幫錢幫物不如幫技術。農民學校建立后,很多村民在生產中一旦遇到技術上的難題時,就常常來這里查看資料,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為了增強村民種植養(yǎng)殖知識水平和業(yè)務技能,工作組先后2次聘請區(qū)農業(yè)專家為黨員、群眾講授高山無公害蔬菜栽培、中藥材及優(yōu)質水果種植和養(yǎng)雞等有關技術,并進行了現場指導和培訓,激發(fā)了村民勤勞致富的熱情。老支書鄧芳進是一個養(yǎng)殖大戶,筆者了解到鄧大叔今年養(yǎng)了5000多只雞,目前已出售了一批,收益很樂觀;平時沒事的時候他就喜歡到村里農民學校里看看書、查查資料,通過專業(yè)培訓后,他從專家講課中學到了很實用性養(yǎng)雞技術,這讓他對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增添了很大的信心。
據村黨支部書記陳化金介紹:年初,工作組協調信用社給村民發(fā)放支農借款17.8萬元,為春耕生產的順利進行提供了資金保障。今年來,全村新增紅蓍種植面積200多畝、花生100多畝、蔬菜50畝;新發(fā)展了10戶種植養(yǎng)殖專業(yè)戶,而且規(guī)模在不斷擴大;村辦企業(yè)——百畝核桃基地項目已經落實,并得到村民的廣泛支持和積極配合,項目資金將于近期到位,預計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將增長600元,達到4359元。
促和諧——架設“干群連心”橋梁
對于雙星村民來說,4月27日是個特別的日子,扶貧單位給全村每戶送去了1袋化肥,對村里病人進行就診并免費發(fā)放藥品,現場發(fā)放科技資料500冊,為9戶結對貧困戶各送去1000元扶助金;當老人們得知工作組帶來了攝影師要給他們照相時都高興極了,謝巖生老人樂呵呵地說:“我活到70幾歲了也沒照過相,還是工作組的同志想得周到,真是我們老百姓的貼心人啊!”
“七·一”期間,工作組深入村組走訪慰問貧困黨員,并為10戶困難黨員戶分別送去了800元的慰問金,鼓勵他們通過自身努力早日走出困境。村里幾戶困難戶沒錢建房,工作組就發(fā)動全村黨員,共投入了100多個義務工幫助他們解決了“居住難”的問題,讓黨的溫暖深入到百姓心中。為構建和睦鄰里、和諧農村,工作組投入了10000元,在全村廣泛開展了“文明家庭”、“孝順媳婦”、“明理婆婆”等評選表彰活動,文明新風日益好轉,和諧程度不斷提高
構藍圖——繪制“整村推進”規(guī)劃
2011年,雙星村被武陵源區(qū)確定為建設扶貧村。在陽春三月一個山花爛漫的日子,區(qū)政協、區(qū)財政局建設扶貧工作組進駐雙星了,為貧窮落后的小村帶來了一場歷史性的發(fā)展機遇。
雙星村位于索溪峪鎮(zhèn)東北部,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山大人稀,村里居住著135戶485人,大多數人靠傳統(tǒng)的農業(yè)生產和種養(yǎng)業(yè)維持生計,各項基礎設施相當薄弱,全村除一條主道硬化外,各組均為簡易的機車便道,而且破爛不堪。因缺乏水源,村民要到幾公里以外的地方運水,部分村民靠買水喝,惡劣的條件給當地人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影響。面對影響和制約全村科學發(fā)展的諸多因素,工作組的同志一進村就與鎮(zhèn)、村干部一道深入實地開展調研、走訪群眾,圍繞“出行難、飲水難、發(fā)展難”等問題,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先后3次召開由村干部、黨員、群眾代表參加的座談會,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礎上,經過反復修改后制定了適合該村發(fā)展的《雙星村二年建設扶貧規(guī)劃》,把加強組織建設、完善基礎設施、調整產業(yè)結構、改善民生問題、樹立文明鄉(xiāng)風等作為建設扶貧的工作內容,計劃通過二年扶建,實現雙星整村推進,達到“村辦有實體、組通水泥路、戶飲安全水、人人講文明”的良好局面。
強組織——鍛造“先鋒模范”團體
扶貧先扶智。擁有一個好班子、一支高素質隊伍是帶動全村發(fā)展的關鍵因素,抓班子、強隊伍、建陣地成了工作組的進村后的頭件大事。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光靠資金的注入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建立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才是最根本的保證。工作組進村時,正值村支兩委換屆選舉,他們對該項工作既積極參與而從不干預、既熱心幫助卻從不代替,主動做好群眾法律法規(guī)宣傳、正面引導工作,按照群眾的意愿順利產生了村支兩委班子。為了增強村班子帶民致富的本領,他們實施了“洗腦增智”工程,每月定期與班子進行個別談心,通過“以會代學”、“以會代訓”的形式,每半月集中開展1次理論學習,從思想上解決村班子脫貧問題。
只有20多名黨員的雙星黨支部,一直以來這支隊伍的整體力量是比較強大的、作用發(fā)揮也比較出色,但創(chuàng)新意識還有欠缺、整體素質有待提高。為充分發(fā)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工作組結合創(chuàng)先爭優(yōu)領導點評、群眾評議、民主生活會等活動讓黨員干部進行互評、查找差距,進一步增強責任心和服務意識、發(fā)展觀念;充分利用黨員學習日機會,開展了學習楊善洲同志先進事跡及區(qū)黨代會精神、組織黨員群眾收看“七·一”現場直播等系列活動,激發(fā)黨員干部工作熱情與活力,刷新了其精神面貌。
該村的村部和組織活動場所是一棟與村小學混合在一起的簡陋平房,由于資金缺乏,辦公、教學設施破舊。工作組進村后,把整修村部和組織活動場所列為建設扶貧規(guī)劃實施的首要任務。3月份,村部整修工作開始,從組織資金到施工完成僅花一個多月時間,投入資金14萬元,新建了1所農民學校、1個檔案室、6個宣傳欄,樹立了1根國旗桿,添置了140套桌椅,辦公、組織活動及教學條件得到了徹底改善。
抓基礎——筑牢“幸福家園”根基
安全飲水一直以來是困擾村民生產生活的“老大難”問題,全村百姓期盼喝上一口干凈自來水的愿意渴望已久。曾在2010年該村就修建了一口容量近500立方米的蓄水池,但由于受冰凍影響,輸電線路遭到破壞,主水管道多處爆裂,因此該項工程未能發(fā)揮出作用,百姓依然沒有喝到衛(wèi)生的自來水。工作組了解這一情況后,與村干部們一起翻山越嶺找水源,并實地查看、設計更合理的管道鋪設線路。方案實施后,工作組一方面想方設法籌集資金,一方面配合村支兩委組織黨員群眾挖溝鋪管埋線。70多歲的老黨員毛至巖自始至終堅持在施工一線,在七月烈日的暴曬下,他共投入了20多個義工卻從沒叫一聲累;20多天后,當一條5公里長的主水管鋪完后,看到干凈的自來水在家門外“嘩嘩”流出時,老人開心地笑了。
1組是雙星村最偏遠的組,離村部有2.5公里,一條坑坑洼洼的便道,一般車輛很難通行,百姓購買農資或出售農產品全靠肩挑背馱。8月中旬,當這條水泥路修通后,全組百姓都樂翻了天,村民廖國清高興地說:“現在方便了,我家種的幾畝蔬菜、紅蓍、花生可以用車拉到市場上去賣了,再也不用背了。”從6月份來,工作組積極籌資,村民積極投工,將全村七個組4條5.7公里長的簡易通組公路進行了全面整修,村民“行路難”問題徹底解決了。
“這戶庭院真是太美了,和花園沒什么兩樣!8月20日,當省環(huán)保廳、省財政廳檢查組一行在索溪峪鎮(zhèn)督查農村環(huán)境連片綜合整治項目開展情況時,看到雙星村民毛善敢庭院前的“人工濕地”上用花草種成“家和萬事興”幾個大字,他們無不感到驚訝,紛紛拿出相機或手機拍下這難得一見的美景。在環(huán)境整治項目上,該村除了政府配套的70多萬元外,全村有110戶人家都自行拿出了3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資金投入到該項目建設中。如今,村里有了垃圾車,組里建了垃圾池,家家戶戶綠化了庭院、種了花草、修了沼氣池、污水處理系統(tǒng)、擺放了垃圾桶。目前,該村已成武陵源農村環(huán)境整治的樣板。
調結構——做活“產業(yè)富民”文章
俗話說:幫錢幫物不如幫技術。農民學校建立后,很多村民在生產中一旦遇到技術上的難題時,就常常來這里查看資料,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為了增強村民種植養(yǎng)殖知識水平和業(yè)務技能,工作組先后2次聘請區(qū)農業(yè)專家為黨員、群眾講授高山無公害蔬菜栽培、中藥材及優(yōu)質水果種植和養(yǎng)雞等有關技術,并進行了現場指導和培訓,激發(fā)了村民勤勞致富的熱情。老支書鄧芳進是一個養(yǎng)殖大戶,筆者了解到鄧大叔今年養(yǎng)了5000多只雞,目前已出售了一批,收益很樂觀;平時沒事的時候他就喜歡到村里農民學校里看看書、查查資料,通過專業(yè)培訓后,他從專家講課中學到了很實用性養(yǎng)雞技術,這讓他對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增添了很大的信心。
據村黨支部書記陳化金介紹:年初,工作組協調信用社給村民發(fā)放支農借款17.8萬元,為春耕生產的順利進行提供了資金保障。今年來,全村新增紅蓍種植面積200多畝、花生100多畝、蔬菜50畝;新發(fā)展了10戶種植養(yǎng)殖專業(yè)戶,而且規(guī)模在不斷擴大;村辦企業(yè)——百畝核桃基地項目已經落實,并得到村民的廣泛支持和積極配合,項目資金將于近期到位,預計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將增長600元,達到4359元。
促和諧——架設“干群連心”橋梁
對于雙星村民來說,4月27日是個特別的日子,扶貧單位給全村每戶送去了1袋化肥,對村里病人進行就診并免費發(fā)放藥品,現場發(fā)放科技資料500冊,為9戶結對貧困戶各送去1000元扶助金;當老人們得知工作組帶來了攝影師要給他們照相時都高興極了,謝巖生老人樂呵呵地說:“我活到70幾歲了也沒照過相,還是工作組的同志想得周到,真是我們老百姓的貼心人啊!”
“七·一”期間,工作組深入村組走訪慰問貧困黨員,并為10戶困難黨員戶分別送去了800元的慰問金,鼓勵他們通過自身努力早日走出困境。村里幾戶困難戶沒錢建房,工作組就發(fā)動全村黨員,共投入了100多個義務工幫助他們解決了“居住難”的問題,讓黨的溫暖深入到百姓心中。為構建和睦鄰里、和諧農村,工作組投入了10000元,在全村廣泛開展了“文明家庭”、“孝順媳婦”、“明理婆婆”等評選表彰活動,文明新風日益好轉,和諧程度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