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當前的位置 >>
主頁 >> 拜讀天門 |
拜讀天門
|
|
發(fā)布時間: 2006/9/1 8:15:40 閱覽: 2695次 來源:
張家界景點視頻 |
|
|
|
天門山,雄峙城南,云霧綿邈。站在澧水北岸防洪堤上,我久久凝目,翩翩遐想。這是我們石化了的祖先,閱盡人間滄桑,飽經世態(tài)炎涼,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而今仍與時俱進,壯心不已,升騰著一派英氣,煥發(fā)出一種精神,震撼我們的靈魂,鞭策我們奮進! 天門山頂天立地,正大光明。凡山,各具形態(tài),或匐伏蜷曲。俯首帖耳;或鋒芒畢露,直指藍天;或兇橫強梁,以勢壓人;或倒行逆施,肆無忌憚。唯此山平和、端莊、偉岸、堅毅,橫空出世而不障日月,拔地屏立而不阻江河,落落大方,彬彬有禮。鎮(zhèn)山之寶,是玄祖七星銅劍,精氣直射牛斗;警世之聲,是靈泉寺千鈞古鐘,清音遠蕩澧沅。它坐落永定,移不動,搬不開。有人說它是東海方壺,勾引徐福;有人說它是沅陵壺頭,病困馬援。而它,我行我素,不置可否;一身正氣,不偏不斜。 天門山善于揚長,勇于首創(chuàng)。非凡的氣質,剛正的形體,賦予它魅力無窮。古往今來,大自然神工,超常人壯舉,使它幾度創(chuàng)新立業(yè),奪魁稱雄,威震神州。三國吳永安六年,崩石成洞,玄朗如門,吳王孫休,肇賜嘉名,析武陵郡置天門山,開山麓設郡治之先河,歷兩晉南北朝三百余載。北周建德四年,以德高望重,贏得武帝宇文邕尊崇,敕封南望(即南岳),率文武百官,興駕長安,不遠千里,登上天門,祭祀天地,在巍巍山頂,印下我國皇帝足跡。旋步孫休后塵,置北衡州,曉示天下:為是山敢與南岳抗衡。元大德七年,受斯山吸引,蜀人王申、田希呂先后上山,大興土木,設館辦學。成宗鐵穆爾,嘉其義舉,賜名天門書院。1999年冬,世界特技飛行大獎賽在山下荷花機場舉辦,人類首次駕機成功穿越天門洞,舉世愕然。2004年冬,天門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建空中花園,修7.2公里索道,駕通城市至山頂飛橋,稱世界之最。此五大首創(chuàng),光前裕后,屬人耶?屬山耶?首先應屬于天門山! 天門山仙風道骨,超凡脫俗。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天門山,更多歲月是甘守淡泊,寧靜至遠。此處,古磬震空騰紫氣,老枝隱寺浴紅霞,實為仙都,田僮、易嘉德遇仙下棋,傳為佳話;祖師、張果老游斯山之跡,至今猶存。于是,它日與仙家為伍,糞土塵寰名利;夜以天籟自娛,盡享明月清風?曙嬌饺,看“猿抱子歸”;饑餐秀色,賞“鳥銜花落”。傍丹灶,伴赤松,守爐鼓風,送走日月;偕鬼谷,面石壁,學《易》讀篆,打發(fā)流年。既天本仙通,沿天門而入當是仙路;故人與物化,同自然融合即成仙流。 它博愛為懷,廣施樂舌。凡來斯山,無論進香者、避時者、棄世者、出家者、迷戀山水者,無論永定、慈利、桑植等本籍或外籍人,無論古今,皆敞開胸懷,接納之,安撫之、蔭庇之,使得其所,遂其意,酬其志,得其樂。漢張良避呂后加害,從赤松游,相傳在此羽化。晉永定人周級立大功未得封賞,憤而歸隱此山,葬西麓。后晉慈利處士周樸,不滿朝廷腐敗,歸隱此山,葬南麓。慈利進士張兌,元末棄官隱入此山,為詩作畫,厚實了天門文化。明武昌王子朱如會,刺閹賊魏忠賢未果,逃至此山削發(fā),獲正果為白庵祖師。明末李自成干將野拂,放下刀劍,歸隱此山為僧,得以涅磐。清初永定人胡世安,不樂仕宦,隱居山南,著書立說,青史留芳。二十世紀,著名歌唱家李娜登上此山,大徹大悟,對人生作出了重新選擇。 天門山屢仆屢起,不屈不撓。榮枯得失,常見于人,亦見于山。古人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煥發(fā)靈氣,顯露仙質的天門山寺廟,頻遭歲月摧殘,屢受人為襲擊,然而,百折不撓,奮斗不止,幾度失而復得,枯而復榮。它始建于唐,日靈泉院,居天門洞頂,衰敗后,宋僧斯覺,擇址赤松山,募修嵩梁堂,復衰敗,明移址山南,修天門山寺。嗣后,自清乾隆十八年(1753)至民國五年(1916),163年間,七次修葺。清代施主胡敦生鐫石告誡:“山寺建于先朝,培修賴自后人!弊蕴泼C宗時建廟至人民共和國建立,歷1187載,經后人精心培植,鼎立修葺,使廟貌巍峨,老林掩映,濃蔭蔽日,百鳥啼喧,撞鐘響徹天際,擂鼓震動山岳,信士絡繹于道,香煙裊裊如云。清人湯立賢詩曰: 天門高聳接天關,古剎嶙峋不可攀。 誰識辰沅善男子,年年秋日陟名山。 孰料,解放初破除迷信,文革大破四舊,廟內佛像全毀,周邊古樹盡伐,余下祖師殿斷墻半堵,滿目荒涼。星回斗轉,進入改革開放年代,沉睡多年的天門仙山,方才蘇醒。有識之士,承前啟后,投資數億元,重振天門雄風,打造曠世品牌。不日,它將以灼灼神彩、巍巍英姿,展現于世界風景名勝之林,與城北張家界比翼雙飛,叫世人瞠目結舌。 天門山,采天地正氣,受日月精華,蘊光明磊落,勇于開拓,超凡脫俗,博愛為懷,百折不撓之精神于一體,歷萬劫而不衰。我們頂禮膜拜兮,親愛的天門山!
。ㄔd《張家界日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