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興講寺在沅陵縣城西北角的虎溪山麓,始建于唐貞觀二年(628年),距今已1370多年,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學院。
在古代,設立講堂講習學問,每所講堂,均有堂舍樹間,相當于現(xiàn)在學校的教室。《后漢書.明帝紀》載:"幸孔子宅,祠仲尼及七十二弟子,親御講堂,命皇太子諸王說經."后來佛家傳經說法的處所也稱講堂.北魏楊炫之《洛陽枷藍紀.建中寺》載:“以前廳為佛殿,后堂為講堂!彼轮兄v堂,主要由僧侶向佛學弟子或善男信女講解佛學經典。沅陵龍興講寺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即位稱帝第二年下旨修建的專門用于傳授佛學的寺院。講寺之所以用龍興為名,是比喻帝王之業(yè)的興起!渡袝颉份d:“漢室龍興,開設學校,九五飛龍在天,猶圣人在天子之位,故謂之龍興也!庇纱丝梢,唐太宗敕建江南講寺并賜名龍興,是有其深刻政治含義的,是希望籍此通過佛法傳播,感化“判服無!钡奈髂先盒U,實現(xiàn)教化一方,穩(wěn)定一方,進而達到穩(wěn)固朝廷對江南的統(tǒng)治,使國家更好的集中力量鎮(zhèn)壓邊疆各民族和反唐勢力,保障大唐帝業(yè)迅速興起。不失為英明睿智之舉。龍興講寺也因此為唐代建筑最早的佛學書院,后來直到玄宗開元六年(718年),才建立麗正書院,725年更名集賢書院,比龍興講寺要晚建90年。以宋代著名的岳麓、白鹿、石鼓、應天四大書院之首的岳麓書院為例,它創(chuàng)建于宋開寶八年(973年),要比龍興講寺晚建345年。而在此之前,世界上還沒有發(fā)現(xiàn)建筑年代明顯早于岳麓書院的學院。
大學者王守仁自龍場謫歸經過沅陵,特地接受辰州學子之邀,在寺內講授《致良知》一個月,并在寺內留下提壁詩一首:“杖藜一過虎溪頭,何處僧房問慧休。云起峰間沉閣影,林疏地低見江流。煙花日暖猶含雨,鷗鷺春閑自滿州。好景同游不同賞,詩篇還為故人留!1937年10月,講寺主持妙空長老約南岳名師到寺中講經,轟動沅陵。此次講經后,成立了沅陵佛教會、沅陵佛教居士林、沅陵佛教四眾教義研究所和沅陵佛教陽明小學等四個組織。而王陽明講學的地方,后由其學生筑虎溪精舍,后又改為虎溪書院。
龍興講寺由頭山門、過殿、二山門、大殿、后殿、東西配殿、 檀閣、彌陀殿、觀音閣等構成,大雄寶殿是其主要建筑物。該殿雖經明、清多次修葺,但其主體木構架、柱、梁、枋等,經碳14測定,皆系唐代遺存。大殿正面高照一塊大匾,上刻“眼前佛國”四字,為明禮部尚書董其昌的字跡。據(jù)傳,這是董其昌往滇巡視路過沅陵時,患了眼疾,得寺內僧人施治,很快痊愈,于是就為講寺寫下了這塊匾額相贈。董其昌不僅是朝廷高官,也是當時的書法大家,他的墨跡保留至今,令許多游人,特別是書法愛好者瀏覽忘返。
龍興講寺群體建筑裝飾藝術極為豐富多彩,所有的木們窗欞格的花心裙板幾橫披,皆雕刻而成并加以彩繪,構圖飽滿,線條流暢,花樣繁多,特別是大雄寶殿中的鏤空石刻講經蓮花座,玲瓏剔透,甚是精美,相傳為明代所制,為國內罕見之物。